財經素養教育必要且急迫
更新時間:2020-02-13
財經素養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豐富學生的價值觀、人生觀,尤其是幫助其正確認識金錢、使用金錢,這將有助于提高他們成年之后個人和家庭的生活質量。
財經素養教育應該是跨學科的學科教育,如金融知識與語文、數學等其他學科相融合,通過呈現真實的場景,讓金融知識和技能在場景中得以運用
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全球降水分布變化,會影響哪些產業?如果你是一名設計師,如何巧妙選擇材料建設一座新型生態農場?生活中肥皂種類繁多,價格區間較大,那么制作一塊肥皂的成本究竟是多少,市場前景如何?……進入暑假,楊浦區的中小學生圍繞財經素養相關的話題,展開了一系列跨學科的實踐探索和課題研究。
這種實踐探索必要且急迫。在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朱小虎看來,隨著生活環境不斷變化,中小學生面對的金融環境日益復雜,如何提高學生財經素養已成全球性話題。
據記者了解,在上海,圍繞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財經素養,東昌中學、上海財經大學附屬中學、平涼路第三小學等學校正在開展相關教學實踐。相關專家呼吁,財經素養的培育應該形成體系,并有成熟的配套教材,讓財商教育滲透到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金融觸角的延伸,對學生財經素養提出更高要求
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家庭財富增長,青少年參與金融活動、進行金融決策的比例逐年遞增。調查顯示,上海15歲學生擁有個人賬戶的比例達55.8%。與此同時,青少年可支配的金錢數額也越來越大:2017年我國十個城市中小學生收到壓歲錢的平均值在2469至5137元之間;在重慶,一名小學生過年收到的壓歲錢相當于當地人均1.4個月的收入。
金融觸角在生活領域中的延伸拓展,對財富使用者的金融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然而,由于中小學生缺少相關知識和經驗,并不具備對金融產品的辨別和使用能力,往往更容易遭受損失或傷害,諸如大學生“裸貸”、學生身陷金融和消費欺詐等事件屢見不鮮。朱小虎說:“我們應該看到,生活環境的變化已經對學生的財經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培養青少年正確的金錢觀,提高他們的理財能力,幫助他們合理使用可支配的收入,具有現實意義。”
上一篇:挫折,孩子不可或缺的“生長素”
下一篇:沒有了